什么是教養(yǎng)?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話:“真正的教養(yǎng),不是往外看,是往里看。對自己有要求,再把這種要求,潛移默化成做人做事的準則。”
我們常常習慣用自己慣有的認知,去片面地評價別人。可是歸根結底,教養(yǎng)應該是先對自己有要求,然后才是別人。把它放到每個人的生活里,無非就是細節(jié)里面見真章。
?1
洗手的時候把手放低一點,洗完之后不要隨意甩手,防止將水濺到別人身上;開車的時候,路過有水坑的地方主動降低車速,避免水花濺到行人。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心中有他人。
2
辦公室午休時間不大聲打電話,公共場所不外放視頻、音樂。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驚擾你是我的溫柔。
3
朋友幫忙助力、點贊、投票后,一定要說一句謝謝;如果朋友今后需要幫助,請一定記得伸出援手。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麻煩別人的事,要積極道謝。
4
哪怕你是對的,也不用非要證明別人是錯的。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個人習慣強加在別人身上。
5
搭乘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時,不倚靠扶欄或占多個座位,也小心注意自己的身體或物件會不會擠壓鄰座的空間。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相互體諒,予人舒服。
6
對方不想說的事,不要刨根問底追問細節(jié),更不要在公開場合提起。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學會保護別人的自尊和體面。
7
把“你好,麻煩了”、“不好意思,打擾了”、“謝謝”常掛嘴邊,比如打車或者服務員上菜時。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要吝嗇使用禮貌用語。
8
別人給你看手機里的照片,未經允許不要隨意滑動;如果這時有消息傳來,不要隨意翻看,要立馬把手機還給對方。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去窺探別人的隱私。
9
別人幫你買單、付賬后,請及時把錢轉給對方,哪怕是買早餐這樣的小事。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自覺。
10
晚上10點以后盡量避免搬動家具、拖拽椅子,家里有孩子的可以在孩子活動范圍鋪上隔音墊。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影響他人。
11
收到消息后,不忙時及時回復;如果在忙,過后回復和解釋。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事事有回應。
12
去朋友家做客吃飯,飯前飯后幫忙收拾食材、整理餐桌;帶孩子的話要提前告知孩子,不要隨便進別人的臥室,也不能在別人家跑來跑去。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要把別人家當成自己家。
13
有一次小騰把他的衣服借給了小方,小方在歸還時,不僅清洗干凈,還疊放整齊。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你的情分,我記得。
14
不要在比你胖的人面前說要減肥,也不要在比你矮的人面前抱怨身高。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你的自尊,我保護。
15
即使關系再好,用別人東西時也要提前詢問。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關系中的分寸感。
16
垃圾分門別類后再進行投放,碎玻璃、剪刀等尖物先用報紙、膠帶包好,確定不會扎到人再丟到垃圾桶。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為別人著想。
17
和朋友出去野餐,旁邊一位媽媽將孩子們扔在地上的零食袋和飲料瓶全部收拾好后才離開。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保持環(huán)境整潔。
18
夸獎的話可以脫口而出,批評的話要三思而行,哪怕對方做的真的不盡人意,也不要肆意去評價好與壞。
有一種教養(yǎng)叫做:不隨意評價,不道人是非。
我們一直堅持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是因為這樣會讓我們和身邊的人都能感受到舒適、心安和坦然。一個暖心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一份克己的約束……就是這些微小的舉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有溫度。所謂教養(yǎng),不過就是:予人舒適,予己自在。
本文轉自于 人民日報